搜索

文化产业迎“春风”,加速形成发展新格局

作者:张东海来源:新华日报 文化产业周刊

文化产业迎“春风”,加速形成发展新格局

    人勤春来早,谋篇正当时。在新一轮春华秋实亟待汗水浇灌催肥之时,文化产业这一朝阳产业,在江苏大地迎来了丰沛政策甘霖和崭新成长机遇。

    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促进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围绕空间布局优化、市场主体壮大、文化科技创新、“文化+”融合发展、文化金融合作、载体平台提升、文化市场开拓和人才队伍培养等“八大行动”,实施数字化引领工程等20项重点工程。这标志着江苏已全面吹响“集结号”、画好“路线图”、签署“行动令”,凝心聚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文化强省建设新的跃升。

擘画空间蓝图,塑造协调发展新格局

    “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成为统筹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俯瞰全国版图,文化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加速期。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的我省,如何科学布局、走在前列?

赓续历史厚重文脉,植根特色地理人文资源,立足扬子江、大运河、长三角、沿海地区实际,我省谋定而动,擘画出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蓝图。《行动计划》指出:“推动扬子江城市群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跨越发展、沿大运河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沿海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协同推进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这一空间布局是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委决策部署的积极呼应和坚定贯彻,体现出与重大战略同频共振的主动意识与鲜明特色。紧跟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沿海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工程,互促共荣、协同共生之中,文化产业的“脉”融入了重大战略的“骨”。

    强化规划引领,优化资源配置,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织好省际省内跨域协作“双面绣”,打造协同发展新格局。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将深化省际合作交流,引导省内城市加强与上海文化产业对接,主动承接上海辐射溢出效应,加快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建设;推动区域产业协作,打造苏宿合作高质量发展创新试验区、无锡徐州创新试点园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支持苏州吴江打造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聚焦全局“一盘棋”,每个落子都精深有力且相辅相成,形成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能级跃升的良好态势。

笃定文化引领,激发融合发展新势能

    深植大局意识和战略思维,《行动计划》坚持“跳出文化看文化”,潜心发挥文化及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经济转型等双向赋能,拓展发展新空间。

文化“软因子”,能够浸透“肌理”、孕育“基因”、涵养“风骨”。它沉潜于经济社会发展内里,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为城市赋韵、为乡村铸魂、为经济增色,是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的永恒驱动。

    让文脉滋养城脉,文化引领擦亮城市DNA。《行动计划》明确,要推动城市文化标志性符号融入城市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等建设,促进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做亮南京“文学之都”、苏州“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苏州“姑苏八点半”夜经济文旅消费品牌、无锡“今夜‘梁’宵”夜间文旅消费品牌、扬州淮安“美食之都”等城市文化品牌,支持徐州建设汉文化旅游目的地、南通弘扬张謇文化、泰州弘扬梅派戏曲文化等,打造富有历史底蕴、彰显时代特色、传承优秀文化的人文都市。

    让文化润泽乡村,文化引领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和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乡村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积极开发乡村传统节庆、民间艺术、传统美食等项目,加快智慧广电乡镇(街道)建设,支持利用现代传播渠道,带动乡村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推介与销售。

    让文化滋养产业,文化引领助力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文化+”融合发展行动,进一步推动创意设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深入实施“文旅+”战略,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生态等领域融合互促。江阴海澜飞马水城文化旅游度假区、宜兴紫砂陶瓷特色文化产业生态圈、苏州元和塘文化产业园、吴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丝绸产业)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文化引领离不开科学指引。记者从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了解到,我省将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及综合评价体系,从产业资源、市场潜力、产业效益、产业支撑、文化传播5个方面,提出40个发展指标,全景式描绘文化产业发展脉络,客观反映、科学评测各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趋势态势,为各地各部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工作抓手和决策参考。

明确项目牵引,跑出计划落地加速度

    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战略规划需要抬头望远,做到“致广大”,而落地推进则需工于细节,致力“尽精微”。一个个数字详实而明确,一系列项目各有侧重又相得益彰,让《行动计划》变得具体可观、锵然有力:

    ——树好“方向标”,引航全新征程: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6%,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不断提升。建设“两中心三高地”:积极打造文化科技融合中心和文化创意设计中心,建设有竞争力的内容生产高地、文化装备制造高地、文旅融合发展高地。

    ——画好“工程图”,行动更加精准:实施数字化引领工程,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中心;实施内容产业提升工程,支持无锡创建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推动扬州光线、常州西太湖等影视基地建设;实施园区能级提升工程,积极创建南京秦淮、苏州元和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支持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常州网博视频进出口溯源数字化产业基地、苏州黎里纪录片产业基地等创建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实施海外市场拓展工程,打造“一带一路”动漫国际交流交易平台、视听产业国际交易服务平台,做优无锡、苏州工业园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明确“得分项”,谱写时代答卷:到2025年,推动5个以上城市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培育20个文化产业强县(市、区)、100个文化产业特色乡镇;培育20家百亿级、200家十亿级文化企业,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突破1万家;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对文化产业贡献度超30%,培育5条重点数字文化产业链;打造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度假区,新增40个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建成2个国家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10个国家级文化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规划既定,重在执行。《行动计划》把重大项目实施摆在突出位置,在每项重点任务中都安排了具体工程项目、明确了责任单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一项项重点工作任务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纵横当有凌云笔。矗立新发展阶段,在《行动计划》引领之下,在各区域齐心协力之中,江苏一定能走好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张东海)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应天大街388号(南京晨光1865产业园C4-107室)电话:025-82220357
©2021 - 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文创新视野
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