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来源:镇江市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网址:http://www.xijindu.com.cn 依山临江,江河交汇,南北要冲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镇江市主城西北部,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西起玉山大码头,环绕云台山沿小码头街由西向东转南延伸至伯先路、京畿路到中山北路口,史载西津渡形成于三国时代,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发生过众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见证了镇江城市发展的历史。 因渡而生,多元聚合,人文荟萃 “今(镇江)城西北三里曰西津渡,为南北对渡口,古谓之西渚……唐时亦曰蒜山渡,宋置西津寨于此,俗谓之西马头,即江口也,亦曰京口港。”——《读史方與纪要》明 顾祖禹西津渡渡口历史存续一千四百年,古渡文化是津渡文化的基础和前提,由此衍生出了以济渡救生、平安和谐为核心价值的津渡文化。融合以义渡局、救生会为代表的救生文化,以观音洞、超岸寺、铁柱宫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江南民居、宗教建筑、西洋建筑、民国建筑等多元聚合的渡口建筑文化;以及以宝盖山、云台山、长江、运河为主题的山水文化等。西津渡作为古代津渡文化保护区,是镇江文物古迹和文化胜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文脉”之所在。街区内现存有昭关石塔、英国领事馆旧址3个国家级文保单位,观音洞、救生会、待渡亭、超岸禅寺等38个省市级文保单位,充分体现着津渡文化、租界文化、民国文化和工业文化4个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层,展示着城市个性风貌,反映着城市发展脉络,是城市文化特色最集中的体现,被中国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赞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规划领先,修旧如旧,精雕细琢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坚持高起点制定和实施保护规划,自1998年起制定了《镇江市西津渡古街区保护规划》等系列保护规划,明确了规划范围和规划目标,并编制了《小码头街建筑修复设计》等修建详规指导项目实施。同时,西津渡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通过货币安置及实物安置方式,降低人口密度、改善人居环境、统一街区管理、减少人为破坏。对文物建筑坚持 “保持原状,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对历史风貌建筑立足“迁危拆违、保持风貌”的维修策略;新建景点园区采取“呼应得当,品相相容”的营造思路;工业文明建筑采用“保存形态,功能再造”的操作手法。截至2010年底,累计投资约8亿元,累计修复各类历史文物建筑5200平方米,维修传统民居4.5万平方米,完善街区配套、景观和亮化工程。街区内已修复的历史建筑和展馆包括:建成700周年的全国仅存的元代过街石塔——昭关石塔;世界第一个水上救生组织展馆——救生会;佛教、道教相邻并济的宗教文化展馆——观音洞、铁柱宫;全国文保单位——小码头街历史风貌建筑组群;包括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德士古火油公司、大华饭店、原市前进印刷厂和滤清器厂老厂房在内的各类风格建筑组群——老码头创意产业园。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2001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优秀保护奖”,2007年获得“茅以升科学技术土木工程奖”,2008年获得“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及“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9年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0年西津渡荣获全国最受欢迎的“20个世博体验之旅示范点”及“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称号。西津渡历史街区未来的发展,将南面环山、北部亲水,规划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保护建筑和规划建设面积达40万平方米,其中核心文化区津渡文化保护区6.3万平方米,民居保护区12.7万平方米,风貌协调区7万平方米,山水扩展区14万平方米,使西津渡之“人文”、云台山之“青山”、西津湾之“绿水”交相呼应、相得益彰,以西津渡古渡文化为核心,以“一山一湾一渡三街”为特色文化集聚,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服务完善的国家级示范综合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以文化旅游服务业为核心,建成中国救生博物馆、西津渡观音文化展示馆、民间艺术馆、镇江近代通商口岸史陈列馆、镇江锅盖面品鉴馆等专业博物馆群及省级非物质文化展示中心;鉴园广场、尚清戏台、鸿禧广场、西津画苑等文化主题广场和展示馆;滤清器厂1966、问津会馆、小山楼国际青年旅社、等文化餐饮休闲场馆。以文化旅游服务业为核心,建成中国救生博物馆、西津渡观音文化展示馆、民间艺术馆、镇江锅盖面品鉴馆等专业博物馆群及省级非物质文化展示中心;鉴园广场、尚清戏台、鸿禧广场、等文化主题广场和展示馆;小山楼国际青年旅社、西津风尚西餐馆、恒顺醋坊等文化餐饮休闲场馆。
景点简介: 小码头遗址 救生会 鸟瞰街景 西津灯会 夜色全景 |